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信息
2005年海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网宣办 来源: 更新时间:2013-04-29

 

 

海 林 市 统 计

2006年4月30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顽强拼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年初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较好的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1250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4449万元,比上年增长30.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92802万元,比上年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5254万元,比上年增长6.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9423元,比上年增长19.0%。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21.1:45.2:33.7,调整为22.9:46.7:30.4。

  物价有所上涨,呈现出涨势缓、涨幅低、波动小的特点。2005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0.8,比上年上涨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交通通讯类、居住类分别上涨2.6、0.7、3.4个百分点;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类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3.6、1.0个百分点;医疗保健类、娱乐教育文化类与上年持平。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困难.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原有的森工、酒类等传统行业发展缓慢,而一些新兴企业规模小,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特别是森工及莲花电站等企业发展不稳定等影响我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财政形势不容乐观,收支矛盾仍很突出。

二、农 业

  农业发展形势喜人,200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62220万元,比上年增长34.5%,农业增加值实现93146万元,比上年增长41.7%。全市粮食总产量220950吨,比上年增长16.9%。其中:水稻总产55578吨,比上年增长3.6%,玉米总产96052吨,比上年增长16.3%。农作物播种面积63598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891公顷,饲料作物播种面积97公顷,其它各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610公顷。

  林业生产增速明显。2005年,我市继续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大退耕还林和小流域治理力度,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年造林面积400公顷,退耕还林400公顷。育苗面积77公顷,封山育林面积达1333公顷(以上数据均不含森工系统)。

  畜牧业快速发展。随着种植业与畜牧业主辅换位战略的实施,我市畜牧业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5年我市牧业总产值实现293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1%。畜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8.1%。全年肉类总产量15372吨,比上年增长21.9%,其中:猪肉7074吨,比上年增长9.7%;牛肉5083吨,比上年增长42.9%;羊肉847吨,比上年增长23.6%。大牲畜存栏104024头,比上年增长10.7%,猪存栏93324头,比上年增长9.1%,羊存栏104003只,比上年增长7.9%,家禽存栏131万只,比上年增长12.9%。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如下:

 

计量单位

2005年完成

比上年(± )%

肉类总产量

15372

21.9

   其中:猪肉

7074

9.7

牛肉

5083

42.9

羊肉

           847

23.6

禽肉

2263

28.5

禽蛋产量

6259

12.1

奶类产量

5977

6.8

大牲畜存栏

104024

10.7

猪存栏

93324

9.1

羊存栏

104003

7.9

家 禽

万只

131

12.9

养 蜂

23000

35.3

  渔业生产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渔业产值实现305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8%。水产品产量3050吨。

  绿色食品产业及特色种植业蓬勃发展。全市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1133公顷,占整个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1%。绿色食品产量6800吨,占粮食总产量的3.1%。绿色产业牵动农户2100户。特色种植面积达5033公顷,比上年增加了277公顷。其中:白瓜子、万寿菊、甜叶菊和北药产量分别达到3910吨、3010吨、3175吨和3518吨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0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54万千瓦,全市拥有拖拉机8468台,农用排灌机械265台,大中型配套农具826台,收获机械121台,运输机械2789台。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707吨,比上年下降1.6%。农村用电量6407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5年,全市工业领域继续通过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以及招商引资等手段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实现623516万元,其中: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和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2539万元,比上年增长27.16%。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实现14062万元,比上年增长74.7%;集体企业实现37063万元,比上年下降14.5%;股份合作企业实现3718万元,同比增长7.2%;股份制企业实现69109万元,同比增长3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4611万元,比上年下降96.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13976万元,比上年增长5.9%。国有经济及股份制企业成为拉动整个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3445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1.1%,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134344万元,比上年增长27.4%,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653万元,比上年增长68.7%。

受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及商品房供过于求等因素影响,建筑业再次出现负增长。2005年,全市资质等级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7448万元,比上年下降1.7%,竣工产值实现7448万元,比上年增长14.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696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受招商引资及推进大项目战略的拉动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24176万元,比上年增长130.8%。其中:建筑工程投资额完成79572万元,同比增长164.6%;安装工程投资完成3825万元,同比增长96.5%;设备购置投资完成32463万元,同比增长87.4%;其它费用投资完成8316万元,同比增长78.9%。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8705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0%,其中住宅143962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7%。房屋竣工面积225216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3%,其中住宅面积113692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3%。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呈现良好运行态势。2005年,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312.5万吨,比上年增长16.2%,货运周转量完成1416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3%,客运量完成299.9万人,比上年增长1.7%,客运周转量完成12393.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

  邮政通讯业平稳发展。年末交换机总容量8.4万门;本地电话用户8万户,比上年增长1%。

六、国内贸易

  2005年,我市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3046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87315万元,比上年增长7.2%;餐饮业实现19123万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他行业实现6608万元,比上年增长11.3%。

七、旅游业及对外贸易

  旅游业蓬勃发展。2005年接待游客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旅游业收入实现8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4%。

  对外经济活跃。2005年完成招商引资额8.35亿元,比上年增长57.5%。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6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2%。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业

  财政税收形势有所好转,均实现两位数增长。2005年,我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6416万元,同比增长17.0%。本级财政收入完成9654万元,比上年增长15.2%。财政支出32666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全额工商税收完成33524万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国税27696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地税完成5828万元,比上年增长17.7%。

  金融业稳定发展。2005年,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391941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355371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各项货款余额127152万元,比上年下降14.5%。银行现金收入完成1419421万元,比上年增长9.7%,银行现金支出1425603万元,比上年增长9.3%。

  保险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市保费收入8197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寿险收入7505万元,财产险收入692万元。全市支付各类赔款1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44.9%,其中:人险给付金1389万元,财险赔款金额431万元。

九、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学事业不断发展。2005年我市获联合国人居署中国第二轮可持续发展城市计划项目承担单位之一。申报实施国家“十五”期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完成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得牡丹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先进科技市复审合格。

  教育事业改革稳步发展。截止到2005年,我市拥有各类全日制学校126所,其中普通中学27所,职业高中3所,聋哑学校1所,小学95所。全市拥有专任教师3742人,其中:普通中学1505人,职业高中130人,小学1970人,聋哑学校18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4687人,比上年减少3478人,其中:普通高中8799人,增长10.5%;普通初中14058人,下降11.01%;职业中学695人,增长5.14%;小学生21008人,下降10.3%;聋哑学校127人,下降3.1%。全市共有幼儿园55所,幼儿班166个,在园幼儿3199人,教职工180人,初中毕业生5467人,考入高中3511人。小学毕业生4385人,升入普通初中4425人,小学毕业升学率超过100%(含外地入学)。本学年初中入学率为98.52%,小学入学率为100%。

  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拥有专业文工团 1个,拥有图书馆1座,藏书3万册,新华书店1家,大小书报亭(店)20余家。拥有文化馆1处,乡镇文化站9处,村级文化室123处。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全市无线电台可同时播放2套节目,有线电视可同时播放36套节目,有线电视入户86000户,入户率为62%。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66个,地方239个,其中市直二级医疗机构2个,市直卫生机构2个,专科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9个,民营个体23个,农村卫生所(室)18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8个,驻市企业127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1120张,其中:地方620张,驻市企业500张,卫生技术人员1838人,其中:执业医师619人、执业助理医师215人,注册护士409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全市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20万人次,向上级输送运动员10名,全市青少年体育达标率为97.5%,全年共获得各类奖牌61块,其中:金牌31块、银牌16块、铜牌14块。

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

  我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加强,城区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05年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6.12平方米/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5.18%,燃气普及率43.32%。

  继续实施“蓝天工程”,全年完成小污染源治理项目26个,拨掉大烟囱11根,城区供热并网率达68%以上。工业废水处理率98.2%,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城区大气悬浮微粒平均值为0.059微克/立方米。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我市人口比上年略有下降。截止到年未,全市总人口达437772人,比上年减少1548人,下降3.5%。其中:农业人口176522人,比上年减少1974人,非农业人口261250人,比上年增加426人。出生人口2943人,比上年减少451人,死亡人口1897人,比上年减少890人,全市城乡居民总户数152392户,比上年增加4066户。全市人口出生率6.7‰,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2.4‰。

  从业人员总量减少,职工平均工资增加。2005年,全市从业人员39103人,比上年下降9.9%。年末在岗职工37952人,比上年减少4341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7502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499元,比上年增长2.8%;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990元,比上年下降23.3%;其它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680元,比上年增长10.2%。

  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同步增长。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36元,比上年增长19.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957元,比上年增长32.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088元,比上年增长12.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额8118元,比上年增长14.8%。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到2005年未,全市拥有敬老院9个,床位298张,集中供养老人195人。全市优抚伤残及军烈属抚恤达961人次,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7458户,15350人次,发放资金10992万元,农村临时救济780人次。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8375人,全年征收养老保险费2894万元,支出养老保险金4234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027人,征缴失业保险金140.46万元。实现再就业人员13331人,组织培训下岗失业职工2156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

 

 

 

 

主办单位:中共海林市委员会 海林市人民政府
维护制作单位:海林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
电话:0453—5618308 Email:hlswxb@163.com Email:zwxxhb@163.com 网站标识码:2310830012 黑ICP备05007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