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提升木材加工业
以建设黑龙江省重要木材加工基地和人造板生产与集散中心、构建新兴地板之都和国际木业之都为目标,推动木材加工二次创业和产业升级。以沿301国道各经济开发区和木业园区为载体,建设初、中、高级加工有机衔接、产品运输流向合理、市场畅通、结构优化、区域协调、规模强大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和木业经济带。推进技术创新,使实木和复合板材向规模化、功能化、高效化和节能化方向发展。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提高精深加工产品比重,扩大高档木质家具、人造板和实木地板生产规模,发展中高密度纤维板、阻燃复合板、均质刨花板、多功能胶合板、装饰板等人造板系列产品,开发组装式实木别墅、高档体育、文化、艺术木制品及木塑复合材料,推动木制品向多品种、高品质、新工艺方向发展。到2015年,木材加工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7%。
专栏10 木材加工产业链
类别 |
重点项目、产品 |
分布地区 |
骨干企业 |
发展定位 |
锯材、刨光材 |
板方材,集成材 |
绥芬河、东宁、海林、林口 |
绥芬河亿新,东宁吉润、富鹏,海林东升,林口庆丰木业 |
|
人造板 |
中高密度纤维板、指接板、刨花板、均质刨花板、OSB定向刨花板、装饰板、阻燃复合板、多功能胶合板 |
市区、绥芬河、东宁、穆棱、宁安 |
牡丹江聚宏,绥芬河大亚,东宁通泰,穆棱好家、嘉穆、大连科冕,宁安宏大、通城木业 |
黑龙江人造板生产与集散中心 |
地板 |
实木复合地板、复合地板表板、实木地板、实木炭化地板、仿古拼花地板 |
市区、绥芬河、东宁、穆棱、海林 |
圣象集团,绥芬河鑫麟,东宁龙得,穆棱富邦、伊春瑞士,海林广东盈彬大自然、商联、兴家木业 |
构建中国北方新兴地板之都 |
家具 |
实木家具、欧式家具、法式家具、仿古家具、百叶窗、沙特门 |
绥芬河、东宁、海林、穆棱 |
绥芬河长隆、三峡、北京曲美、友谊,东宁华海,海林宜家、百诺、欣成、锦丰,穆棱东莞家具园、东莞鸿辉、青岛宜家家具、华力 |
黑龙江东部家具生产中心 |
木器 |
工农业及民用木器、办公用品、橡木酒桶、相框、音乐器材、木制玩具 |
宁安、海林 |
宁安安杰、华翠,海林瑞华木业 |
|
木制 别墅 |
组装式实木别墅 |
穆棱 |
穆棱广东联华集团 |
|
以恒丰纸业、大宇制纸及三都纸业为依托,建设全省重要特种纸生产基地和东北地区重要铜版纸生产基地。加速推进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加快造纸工业园建设,完善配套体系,延伸造纸产业链。重点推进恒丰40万吨特种纸、三都纸业10万吨生活用纸等大项目建设。做大龙头企业和产业规模,发挥技术优势,加快新产品开发,推进产业升级,扩张产出能力,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达到50万吨铜版纸、15万吨胶版纸和40万吨特种纸生产能力。大力度推进新加坡金鹰集团120万吨纸浆、150万吨机制纸项目,力争开工建设。到2015年,造纸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28%。
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采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推进装备制造业的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改造,以汽车空调机、石油机械、机车配件、逆变焊机、木工机械、输变电设备等优势产品为核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装备制造业产品、产业群。建设汽车空调机产业园和石油机械产业园,推进富通公司等企业170万台系列汽车空调压缩机和配套零部件、天合、新翔、双佳、新安等企业石油钻具扩产、金缘钩缓公司铁路货车铸件和建筑、工程机械及特种车辆系列整合、扩能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开发矿山设备,建工机械和配套农机具等新产品。大力培育新兴高端装备制造,依托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北方工业园、龙华风电设备公司、海林北方电力设备公司、穆棱南京大青山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牡丹江英迪机械制造、宁安中凌机械、宁安黑龙江久源机械、迈克机床、北方硬质合金工具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风力发电装备、电动汽车、新型农机和高速数控机床及高端工具四大产业链,建设黑龙江东南部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到62.4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
专栏11 装备制造业重点产业链
类别 |
重点项目、产品 |
分布地区 |
骨干企业 |
发展 定位 |
新能源发电装备产业链 |
叶片1500片,200台风力双馈发电机,300台氢气干燥器,1000台风电抽油机 |
市区海林 |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北方工业园 、龙华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海林北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1000辆电动汽车及其专用零部件和配套产品,40万件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电子控制器,5000万套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组 |
穆棱市区 |
穆棱南京中大青山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佳友电器 |
|
新型农机装备产业链 |
收割机后驱动桥,玉米联合收割机,玉米脱粒机 |
宁安市区 |
牡丹江英迪机械制造公司、宁安中凌机械有限公司、宁安黑龙江省久源机械有限公司 |
|
高速数控机床及高端工具、高端专用装备产业链 |
高速数控机床,精密高效硬质合金转位刀片,高性能新型硬质合金球齿,高性能PDC金刚石钻头,程序智能液压拆装架 |
市区 |
迈克机床、金刚钻公司、北方硬质合金工具公司、天合石油集团 |
|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构筑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推进热电联产,壮大火电规模,建设西郊热电厂(装机容量70万千瓦)、二电厂热电联产(60万千瓦)、东宁县热电联产(2.7万千瓦)、穆棱市北方热电厂二期(2.4万千瓦)和绥芬河市、宁安市热电联供项目,到2015年,全市火电装机容量争取达到328万千瓦。加快东宁县太阳升、东沟、南村煤矿、林口县秋皮河、龙爪、虎山恒太煤矿和穆棱市各煤矿资源整合和扩产改造,到2015年,原煤产量争取达到700万吨。做好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引进工作,力争引进俄罗斯重油260万吨。抓好区域内主干电网和城乡供电设施建设,提高输变电能力。
以打造轻工纺织服装对俄出口加工基地为目标,加速外向型轻工纺织服装业发展。以出口俄罗斯为导向,对纺织服装行业进行战略性重组改造,纺织服装企业要向外向型、精深加工和多功能产品方向发展。实施“内建基地、外建园区”双轮驱动,依托牡丹江、绥芬河、东宁三个省级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和境外加工园区,大力引进上海和温闽等发达地区相关行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服装、鞋帽、床上用品、家用电器、五金交电、家居装饰材料、日用百货等轻纺产品,构建强大的对俄轻纺产品、产业群。
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经济开发与城镇开发协调推进的思路,系统整合市域内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资源,以国家和省两级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增强产业集聚功能,使其成为加快我市工业振兴的主要载体。
以牡丹江经济开发区(省级)、海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林口经济开发区(省级)、穆棱经济开发区(省级)、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国家级)、东宁经济开发区(省级)和东宁中俄互市贸易区(国家级)、牡丹江阳明工业园区(省级)八大省级以上开发区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各经济开发区、经济合作区和互市贸易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加强协调,构建分工合理、协作紧密的园区建设体系,避免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整体效益。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牡丹江经济开发区要发挥对全市园区建设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大牡丹江经济开发区扩区力度,五年内开发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完善跨地区项目建设协调机制,搭建不同园区之间的招商引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各省级开发区要积极争取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宁安市要积极申请设立省级开发区。
推进牡丹江市区光伏产业园区、对俄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国际物流园区、食品工业园区、新材料产业园区、友博医药园区、家具产业园区、硅产业园、桦林——五林重化工业走廊、大庆路工业园、中俄信息产业园、汽配产业园、造纸产业园、北方工具产业园、爱民北药科技园、桦林工业园、西安对韩工业小区、温春药业园、石油机械加工产业园,绥芬河远东工业园、乌苏里斯克跃进工业园,穆棱北园两新工业园、韩国工业园、东莞家具园、玄武岩工业小区,东宁绥——绥工业园、十月区华宇工业园、松籽加工园、浙江工贸园和宁安工业园等境内外专业化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化和园区专业化进程,提升产业聚集效应。
扶持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建设一流的发展环境,为企业入驻创造良好条件,增强对国内外客商的吸引力。制定实施财政、税费、供电、供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进一步理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强化园区功能,促进园区建设规范化发展。
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推进重点企业资本运营,延伸产业链条,密切上下游企业和配套企业联系,促进产业协调,降低配套成本,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整体实力。
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扶持引导拥有自主专利技术、资本运作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和为大企业配套服务方向发展,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百户企业成长工程,做大做强200户中小企业(其中100户工业企业),创省级名牌100个。
大力扶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建立形式多样的企业创新孵化平台,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培养和造就懂经营、会管理、善于资本运作、熟悉国内外市场运行规则的企业家队伍。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落实好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领先、新农村建设全省率先、城乡一体化全省创先、国际化农业全省争先和农村改革全省闯先的战略目标,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外向型优势特色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三农工作”提档升级,打造全省农村改革的试验田、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农民增收的样板市。到2015年,全市农业经济增加值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1.1%。
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壮大以高效经济作物、畜牧、食用菌、劳务产业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绿色肉牛基地和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市绿色有机食品播种面积达到45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5%。实施“农牧换位”工程,扩大绿色畜产品生产规模,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8万吨、6万吨、1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9.5%。加速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放大“中国食用菌之城”品牌效应,到2015年,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30亿袋(块),总产量达到150万吨(鲜品),实现总产值50亿元,分别年均增长7.5%、7.5%和8%。扶持瓜果菜、白瓜籽、“两菊”、烤晒烟等高效经济作物发展,打造绿色高效经济作物精品群体。“十二五”期间,全市种植播种面积达到 1000万亩,比2010年增加13.4%,粮经饲种植比例调整为85:13:2,粮食产能达到56亿斤,饲草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累计通过原产地认证5项、无公害食品认证10项、绿色食品认证10项、有机食品认证5项。推动以农村劳动力输出就业为主,向返乡创业、外出就业和兼业并重转变,率先实现劳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十二五”期间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0.5万人,到2015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8.5万人,占劳动力总数62%,创造劳务收入30亿元。
按照省粮食千亿斤工程规划,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保持粮食单产全省领先水平。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大中小型灌区建设改造步伐。“十二五”期间,新建维修各类灌溉工程设施2557处,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3.77万亩,改善水田灌溉面积39.75万亩,新增农田节水灌溉面积15.26万亩。重点完成宁安市响水灌区、海林市灌区、东宁县三岔口灌区、穆棱市八面通灌区、牡丹江市区南江灌区五大水田配套改造工程和宁安旱田节水增效灌溉、海林市密江良种场五味子节水灌溉、东宁县黑木耳标准化基地、绥芬河市南、北寒村节水灌溉四大旱田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工程,到201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80万千瓦,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由85%提高到90%。加强气象综合监测系统建设,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覆盖全市的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催化作业系统、技术支持系统和效果评估系统,使人工增雨防雹影响面积达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0%以上。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良种工程,加强农作物良种、畜禽良种、林木种苗和饲料草种子基地建设,全市粮豆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奶牛、生猪、家禽、山绵羊良种化率分别达到100%、95%、95%和75%。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强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基本实现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到2015年,粮食作物全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项目100个;重点推广5项粮食增产新技术,应用面积达到500万亩;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除草技术推广面积达到600万亩;无公害农药应用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0万亩;畜牧5项综合技术覆盖面达到85%。累计培训农民150万人次,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基层农技推广站、植物保护、旱情预测、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动物防疫体系等项目建设。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产学研、农科教合作共建。
实施国际化农业战略,加强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农业的外向度。培育壮大在俄农业开发主体,拓展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十二五”期间在俄合作耕种土地面积达到50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0亿斤、生猪饲养10万头,产值达到34亿元。抓好对俄果菜、畜产品、食用菌、优质米基地专业化、规模化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市对俄农产品出口的优势。充分利用中俄农业高新技术合作示范园区平台,加强双方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与韩国等国的农业经贸合作。
5年内初步构建起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经合组织建设,鼓励支持具有法人地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或参与农业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涉农项目,加强对农民合作组织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5年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 900个以上,会员达到6万户。建设牡丹江市农业信息化“1、2、3”框架,即1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2大支撑体系和培训教育、农村社区社会化服务和信息富农3大工程,5年内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
统筹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协调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提高产业集中度、关联度和市场竞争力。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加工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围绕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和特色食品加工,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和专业乡镇、一品村,“十二五”期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60户,产值达到120亿元,专业乡镇发展到35个,一品村收入达到90亿元,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达到20万户。建立健全“分工协作、利益均沾、风险共担、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原料基地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整合和宣传推介,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知名品牌达到60个,年销售收入达到128亿元。
健全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搞好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支配、收益等权利。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探索集体建设用地补偿和农村宅基地流转、抵押办法,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建立覆盖所有乡镇的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含房地产开发用地),在土地交易市场经公开规范的方式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以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微型农村金融组织和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为重点,完善农村经济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农村为主的中小银行,开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金融服务。建立拓展农民互助资金合作组织,创办农村政策性银行,组建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到乡村成立信贷机构,鼓励有实力的村集体、农村大户牵头建立“富民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等微型金融组织。大力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机制,组建各级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探索发行农业生态环保债券,培育发展农业生态资本市场。健全政策农业保险制度,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延伸。
进一步改造提升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商品经营网络,提高标准化农家店的覆盖率,乡镇、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100%,自然村(屯)的覆盖率达到90%。进一步完善农村商贸信息服务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以专业化、集约化、大型化和规范化为方向,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连锁店、便利店,努力提高农产品在新型流通业态中的比重。
系统推进农村水、路、电、气、房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农村饮水工程安全投入,“十二五”期间,解决500个村屯、31.5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行政村通公路和客运班车全覆盖,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支持农村开发生物能、太阳能、小水电、风能、沼气等新能源,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消除行政村通电空白点。大力实施康居工程,加快农村泥草房改造,到2013年实现全市改造泥草房75.5万平方米,改善1.52万农民居住条件的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推进村屯环境综合整治,搞好村屯净化、绿化、美化和农村道路硬质化。推进城乡电信互通,加快城镇电信设施向乡村延伸,实现邮政服务乡乡设所、村村通邮目标。到2015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2平方米,农村电话入户率、电视入户率和网络入户率分别达到95%、90%和65%。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进程,今后五年内要建设100个农村社区。
建立健全覆盖农村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就业服务网络,搭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平台,落实农民工进城务工服务政策,加快建立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制。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工伤、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农村服务业、劳务输出等农村二、三产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探索就业信息服务向农村基层的终极延伸,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便捷服务。
加速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对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水平。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财政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已经稳定非农就业的农村劳动力逐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补助水平,逐步提高参合标准。规划期内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基本统一。建立市、县(市)区、乡镇、村屯四级慈善网络和慈善义工管理中心,建立农村中心敬老院,开展“五保村”试点,加强农村残疾人预防和康复工作。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系统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中小学撤并整合,逐步将农村中小学划入市和县(市)区统一管理。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健全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卫生(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布局,加大县级综合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体育广场建设,组织文化下乡活动。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收听收视质量,丰富节目内容。加强对农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
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方向,按照“扩大总量、提高比重、优化结构、提高水平、拓展领域、增加就业、增强功能、规范市场”的方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显著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和服务贸易比重。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75亿元,年均增长15.4%,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65%以上。
深入实施贸旅牵动战略,把我市建设成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旅游中心和全国闻名的北国风光特色旅游胜地。强化镜泊湖龙头作用,科学整合镜泊湖、火山口森林公园、渤海国遗址等辖区内资源和资产,打造大镜泊湖旅游经济区。以争创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优化景区经营机制和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推进旅游产业向全面化升级;强化牡丹江以俄罗斯风情为引领的夏季避暑、冬季冰雪的特色旅游发展思路,向特色化升级;推进镜泊盛景、渤海古国、林海雪原、中国雪乡、百年口岸、国际商都大型旅游集聚区建设和镜泊小镇、莲花小镇、三道关小镇、渤海镇、横道镇、大海林农场等六个旅游名镇建设,构建“一城、三区、六个名镇”的产业格局,向规模化升级;以镜泊湖、镜泊小镇、三道关统筹城乡试验区、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公园、中国雪乡等六大旅游区为突破口,打造世界级、国际性精品景区和精品项目体系,向精品化升级;拓展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将镜泊湖与长白山打造成“东北东游线”两大黄金节点,打造横跨中、俄、韩的“名湖、名山、名港、名岛”东北亚黄金旅游圈,向一体化升级;推进星级饭店升级达标,加大A级旅游景区、S级滑雪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定点单位、百村万户山里人家示范店工程评创工作力度,加强导游员、酒店经理人员等旅游教育培训,引进高水平的旅游策划、景区管理、咨询培训机构,向专业化升级。 “十二五”期间,突出抓好镜泊湖旅游名镇建设,重点推进市区牡丹峰生态旅游综合开发、朝鲜民俗风情街升级改造、爱民都市休闲观光、三道关岱王湖生态旅游,宁安市镜泊湖旅游综合开发、镜泊湖南湖温泉度假村、俄罗斯风情岛、渤海风情园、卧龙湖旅游区,海林市莲花湖风景名胜区、威虎山国家滑雪旅游度假区、横道俄罗斯老镇,绥芬河市俄罗斯风景园,穆棱市东大庙、龙虎山森林公园、普兴民族风情园、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口县百里雾凇谷二期、八女投江烈士殉难地纪念馆,东宁县神仙洞公园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地下森林——中国雪乡、柴河——小九寨旅游公路,加强旅游景区景点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15年突破105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750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600万人次。
实施金融强市战略,构筑强势金融,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到“十二五”期末,确立牡丹江市在黑龙江东部地区投融资、国际结算、外汇交易、金融和中介服务的中心地位,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改善金融环境,建设诚信牡丹江,推动金融创新,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支持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商业保险公司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域外不同所有制的金融保险机构来牡丹江市设立分支机构。推进牡丹江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分行、哈尔滨城市银行的合作。围绕破解资金瓶颈,加快培育多元化、多功能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融资中介组织,建设信用担保体系,做强政策性担保公司,提升民营担保公司。发展证券营业部,提高证券交易水平。强化外汇经营管理,实现中俄货币直接结算和人民币周边化以及人民币跨境结算。鼓励外资参股金融企业和民营资本以独资、合资、租赁等形式创办金融企业。积极发展产权投资、票券融资、风险投资等地方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层次。到201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3%以上;储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00亿元和700亿元,分别年均增长10%和15%,境外银行贷款余额达到60亿元;保费收入和财产险承保金额年均增长15%,分别达到58亿元和2000亿元以上;市直、县(市)政策性担保公司和民营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年均提高25%以上,分别达到100亿元和60亿元以上;证券营业部发展到15家。
整合物流资源,创新物流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培育发展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物流中心和物流企业群,大力发展运输、仓储、配送和快递业,提升国际物流的规模和水平,形成快捷高效、经济合理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东北亚区域重要物流中心。重点建设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物流园区和东宁、穆棱、林口、宁安、海林综合物流园区等七大物流园区,建设牡丹江华晟国际物流中心、封闭型株式会社纳霍德卡国际集散站、哈牡绥东物流质押担保中心、牡丹江牡达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牡丹江交通枢纽国际物流中心、牡丹江市仓储物流基地、东宁雨润绥阳黑木耳(山产品)进出口产业集散中心、宁安源丰对俄果蔬、鑫淼物流农资农副产品市场、东宁华宇国际货运、黑龙江省邮政速递物流绥芬河保税库等11个重点物流项目。构建工业物流体系、涉农物流体系、商贸物流体系和国际物流体系。以推进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一体化为主线,搭建现代电子物流网络平台,重点建设电子口岸、综合运输、仓储保税、大宗商品交易信息平台和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效率和水平。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引导企业拓展外包物流服务,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