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究吃,饮食文化在世界是一流的,但似乎应把黑龙江排除在外。但在一本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书中曾提到,黑龙江菜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九大菜系。其中海林地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关东炖菜
四大炖:酸菜炖猪肉、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海带炖豆腐。
八大炖:在“四大炖”的基础上,外加鲶鱼炖茄子、土豆炖茄子、牛肉炖罗卜、土豆炖白菜。
实际上,关东由于冬季漫长,适于冬储蔬菜,主要是白菜、土豆、罗卜和冻干菜。更因冬季寒冷,人们习惯于吃炖菜,热汤热菜,吃得满头大汗,那生活的滋味也就由然而生了。
满族杀猪菜与血肠
杀猪菜与灌血肠是典型的满族菜。过去在东北只有冬天才杀猪,冬天才杀猪这是时代的原因。一个原因就是贫穷,不可能一年四季都杀猪。另一个原因是冬天的东北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这个时候杀猪是可以储藏的。第三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年在冬天里,在过去的那个时代里杀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过大年,所以东北人过去杀猪的时间一般都是选择在过小年的这一天里。
对于一户人家来说,杀猪绝对是一件非常隆重的大事,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会来帮忙。猪杀完了,主人要招待客人。而招待客人的菜肴就是刚杀的猪,给客人吃的通常就是猪的下水,也就是猪的灯笼挂,学名叫内脏。
杀猪菜的主菜是猪肉炖酸菜,这种炖酸菜是要用大肥肉熬一大锅酸菜的,这酸菜由于肥肉放得比较多,油大,所以非常好吃,用大肥肉熬的酸菜在平时是吃不到的,所以特别受到大家的欢迎。
血肠则是典型的杀猪菜之一,没有血肠的杀猪菜是不完整的杀猪菜,所以这道菜是不可缺少的。血肠用猪血加盐、姜、辣椒粉、味精、香油的等调匀,灌入猪小肠中,所用的肠以不足二尺为宜,两端用细线扎紧,血浆不可灌的太满以免煮时迸裂,煮到一定时候要用干净的钢针在肠体上刺一些针眼,一则放出气体,防止煮时膨胀迸裂;二则掌握火候,当没有血水自针孔中渗出即可捞入冷开水或冷水中,食用时切成片直接夹食,也可以蘸以酱油、醋、蒜泥、姜汁、辣椒油等食用。既鲜美可口、又多食不腻,佐酒下饭均可。酸菜白肉血肠中的白肉不可过于精美,必须肥瘦相间,这样才能格外鲜美,酸菜也更滑柔脆爽。
满族酸汤子
酸汤子,这也是满族人民传统风味食品,这种食品由本溪地区兴起,延长至宽甸、新宾、通化,直至长白山一带地区的主食,后来不但满族人喜爱吃,而且汉族等民族也都吃起来了。
酸汤子的面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它的做法是把玉米在水里浸泡一星期左右,之后用磨磨成水面,再用细纹布袋将水面里的粗渣子过滤掉,然后把过滤后剩下的细面放在缸里进行发酵,到有点酸味的时候捞出来,就变成汤面了。
制作酸汤子时,先烧开半锅水,再把汤面搓成几团放到水里轻微煮一下,捞出来,准备工作就算做好了。先炸锅(爆锅)哧汤,汤开后,将汤子面放在双手里,将汤子套(一薄铁片卷成一小铁筒,一寸半长,大头比手指略粗,小头比手指略细)放于拇指与食指之间,将面用力挤到锅里,挤一下,蹿出一条,面全挤完后再下些嫩白菜或菠菜之类蔬菜,加盐和调料煮熟。不过,要想得到又长又匀的汤子也是一个技术哟。
满族名菜——火锅
满族火锅是我国比较古老的一种传统风味名菜。也是清朝宫庭中冬季常用佳肴之一。
涮火锅是最为典型的满族饮食。 昔日,满族先民女真人狩猎野餐时,拿篝火烧陶壳、陶罐用以煮食,塞外高寒,为了御寒,往往边吃边烧,这是火锅成为金属做原料前的典型情景。
满族火锅由于用料多,调料全,味道鲜,容器形状别致,盘碗摆列美观,吃时席间独具一种热烈融洽的气氛,因而深受欢迎。火锅原料是一极薄的猪肉片,二是牛肉、羊肉、海鲜等、三是蔬菜、粉丝、冻豆腐等,四是以芝麻酱、韭菜花、葱蒜姜末、腐乳、芥末、食盐、味精等为佐料,吃时由个人任选自配。
满族“三套碗”席
三套碗席是最具代表性的满族传统名宴,举世闻名的“满汉全席”就是在三套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三套碗席所选用的原料多为长白山的山珍野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的价值。如强身健体的鹿肉、滋补气血的蛤什蚂油、珍贵的飞龙、人参、猴头蘑等均在席中有重要的位置。在菜肴组成上比较全面地再现出满族菜的主要特色。如满族最有名的凉菜,双色皮冻、炒肉拉皮;最有名的汤菜,白肉血肠、冰糖蛤什蚂油以及名点萨琪玛、小窝头。
三套碗席在菜点组成上规模宏大,体现了满族民族粗犷豪放的食风。整个席面由十款凉菜、三款大件、十二款熘炒、汤烩菜、六款面点,共计三十一种菜点组成。因席中主要菜点是用“杯碗”、“中碗”、“座碗”三套碗盛装而名为“三套碗”席。